良方良药——参苓白术散
夏季气候闷热潮湿,人们常会食用冷饮、生冷食物等寒凉性食物,寒湿最易伤脾,脾气运化不足,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乏力,懒得动等问题,这些很可能是脾虚湿困造成的。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专治这种“懒病”的名方参苓白术散。
■■■■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主要功效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它不仅能治疗脾胃气虚,且在“脾虚夹湿”时,应用效果尤为显著。
何为脾虚夹湿呢
脾虚是什么
脾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吃的东西进入胃中,都要靠脾来运化,最后化为有用的精微物质转输到心、肺、肾等其他脏器。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脾的功能下降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脾虚了,吃进去的东西无法正常运化转输,人体就会出现不想吃饭,不想动,懒得说话,流口水多,汗多,皮肤萎*等表现。
如果注意自己的舌头会发现舌头大且有齿痕,这就是因为舌体太大而经常触碰到牙齿造成的。
夹湿是什么
脾还负责运化水液,脾的功能正常,就能和肺、肾配合默契完成人体的水液代谢。
若脾虚日久,体内的水液无法正常运化,发生堵塞,就会聚集成“湿”和“痰”,甚至是“瘀”。
所以脾虚湿困的人往往表现就是食欲较差,腹胀满,肢乏体沉,大便粘滞不成形,面部多油腻,舌头大,舌苔白腻。
■■■■
参苓白术散是如何发挥健脾祛湿的作用的呢,我们来看看它的药物组成
参苓白术散
本方以“补气名方”—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基础补脾益气。其前三味为君药:人参补气、茯苓健脾利湿、白术健脾燥湿,补充脾气,祛除脾湿有助于脾胃运化水谷,是此方的最重要组成。
其中四味臣药兵分两路:
山药、莲子既益气补脾又涩肠止泻。脾虚的人容易见大便溏泻,二药合用可以止泻。
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二药共助白术、茯苓除湿,让湿气从二便排出,进一步驱赶脾之湿气。
再佐以砂仁行气,化湿和胃,使诸补益之品补而不滞,让脾运转的更有力,使湿气可以更快排出。
桔梗不仅通利水道,还能载药上行入肺,开宣肺气,使全方兼有脾肺双补之功。
最后佐使药—四君子汤中的甘草,起到和事佬的作用,可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上述药味大多平和,其中的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都是我们平时可以吃的食物,药食同源在此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这个方子大人小孩都可以选用。
纵观全方,正所谓“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通过这个方子的调补,脾胃逐渐增强,多余的水湿也自然排出体外。
■■■■
另外,对营养不良或饮食上有问题的孩子,比如偏食、挑食,或者非常爱吃零食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脾胃已经损伤,也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温补脾胃。
最后要注意,好方也需应用得当,使用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