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部落
苓桂类方包括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苓桂五味甘草汤等方子。苓桂类方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其神奇的疗效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特别是苓桂术甘汤,其治疗效果出神入化,譬如常用于心悸头晕,甚至治疗眼科疾病,真的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苓桂术甘汤组成及功效
歌诀: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用量: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苓桂术甘汤方义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日本有个汉方家叫山本严,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对苓桂术甘汤的研究》,发表在《汉方の临床》年第12期。他把人群分为两大类型体质:云雀型和夜枭型。云雀型体质的人从早到晚精力充沛,不常患病,但是一生病就是大病。胃肠非常健康,食欲旺盛,有力气,耐力也好;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同失眠无缘,起得早,睡得也好,躺不下的地方都能立刻睡着。这些人在年轻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是到了中年之后就不那么好了。
夜枭型体质的人,同上述云雀型体质的人完全相反,一年到头不断地诉苦,容易疲劳,没有力气,头痛,臂酸,纳呆,口苦,上逆,胃痛,眩晕,手足冰冷。早上不愿起床,夜间不想睡。
这些申诉在体检时又很难被发现,大多限于自觉症状。这些人每天早上都赖在被子里不肯爬起来,星期天更是一直睡到中午,属于“朝寐夜游”者,有人称之为“夜游神”。
容易发病,出现症状及诉说烦恼的年龄大体上是20岁,女的在第一胎出生之前,30岁时最懒,过了40岁慢慢就不太埋怨了,60岁一过,反而精力饱满起来,可以活到70~80岁。夜枭型人申诉的主要症状中有眩晕、心悸、头痛和肩凝,这些是苓桂术甘汤的适应证。这种体质方证的临床分类和诊治经验,对我们临床有很大的帮助。山本严的这篇文章,把苓桂术甘汤与人的体质联系起来了。受此影响,我曾碰到一个患者,就用山本严的思路,把他治好了。这个患者,动一动、走一走就感到气不够用,心脏检查也没什么大的毛病,医生说是气虚、气陷,屡用补中益气汤类方无效,六君子汤这些也吃过了,没用。
后来从山本严的这篇文章,受到启发,就从体质这方面考虑,根据他一年到头不断地诉苦,容易疲劳,没有力气,早上不愿起床,夜间不想睡觉的特点,把他诊断为夜枭型体质而投苓桂术甘汤。服药1周就有效果,坚持服药3个月动辄气短的毛病就渐渐地消失了。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请勿试针试药▼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