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脾胃气虚阳虚阴虚湿盛中医
TUhjnbcbe - 2022/5/3 18:57:00
北京皮炎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学习倪海厦老偏方

脾虚,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四肢乏力、纳减、食不消化、腹痛、肠鸣、便溏或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

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从临床现实分析,脾虚中又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每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

1脾气虚

气虚证主要是在初期,主要表现是吃的少、便溏和自汗,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倦怠、消瘦、舌淡、体胖、齿痕舌等等情况。

[调脾方法]:四君子汤。*参12g,炒白术9g,茯苓9g,甘草9g。五碗水煎两碗,饭前服用,胃火旺盛、无病。孕妇儿童不可用。

医圣张仲景四君子汤时脾气虚最佳的方剂,*参补中益气提振脾胃之气,加强脾胃运化能力,茯苓利湿,白术化水为津,甘草稳固中焦,此为千古健脾养胃第一汤。

2脾阳虚

大家对脾阳虚比较熟悉,泛指脾胃虚寒,常见腹痛、纳呆腹胀、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糖稀、四肢浮肿、小便清长,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

[调脾方法]:理中汤。人参15g,干姜15g,白术15g,炙甘草15g。成人一天用量,儿童人参换*参用量减半。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白术使脾得温而行,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人参补益五脏六府之气,加之补脾阴的炙甘草,充盈脾胃津液,首先解决脾虚问题,后用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驱散虚、寒,汤药温服,三七二十一天。(中成药理中丸)

3脾阴虚

脾阴虚就是阴液不足,以至于影响受纳运化功能,最常见是口干唇燥,口渴喜饮,口淡乏味,饿但不想吃东西,肌肉消瘦,大便干结。

[调脾方法]:叶氏养胃汤。北沙参20g,麦冬20g,石斛20g,玉竹20g,桑叶10g,甘草6g,白扁豆10g。气郁者可加郁金、木香。清代叶天士从阳明燥土,用甘寒生津之品,组合养胃汤调理脾阴虚。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再用麦冬、石斛、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热,桑叶疏散风热,白扁豆健脾化湿,甘草补脾,振奋脾气,使津液生化有源,促使脾之阴复。

4气阴两虚

脾胃不断虚弱会使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营养物质无法到达五脏六腑和四肢及肌肉里,气阴两虚会有食欲不振,面色惨白,疲乏无力,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情况,后期会引发一些慢性疾病如腹泻、糖尿病、内分泌失调、失眠等情况,医案中的女孩就是这种情况。

[调脾方法]:养脾助消汤。炒山药18g,太子参9g,炒谷芽9g,荷叶6g。水煎取汁,早晚服用,脾阳虚勿用。甘味入脾,气阴两虚脾虚用好代表食材——山药。山药甘平,益气补中,补脾胃,助消化;太子参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使中气健运,运而不燥、滋阴而不湿;炒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荷叶则升发脾气,清脾热,这对脾气阴两虚非常好。

5脾虚湿盛

除了气阴两虚,脾气虚、脾阳虚之后还会产生湿,当脾胃功能弱,就不能运化、运湿,这些水湿会盘踞在脾胃造成脾虚湿盛。出现腹痛、口淡、大便糖稀、全身困重乏累、面色萎*、内分泌紊乱等情况。另外一些浊物还会沉积物在体内,严重会导致糖尿病、慢性胃炎、月经失调,乃至癌症等疾病。

[调脾方法]:运脾除湿汤。炒白术9g,*参9g,陈皮6g,砂仁3g。水煎取汁,早晚服用,湿热证不宜服用。中医认为苦是能够运脾祛湿的,苦味能降能燥,对于脾虚湿盛者,既可以调畅气机,又能运脾除湿,用好——橘皮。运脾除湿汤中陈皮是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的。白术燥湿利水、砂仁化湿开胃,三者能温和的把水湿排出,最后再用*参补气健脾,脾胃水湿去除,气机充足,自然动力恢复。

宜忌食物

性质寒凉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利气消积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养生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冶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若有侵仅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热文推荐

一张千古名方,补心气、补脾气、气血双补,让你更有精气神!疏肝理气,以复脾胃,从“肝”调理脾胃气机十法二陈汤,化痰祛湿,化解身体一切肿块,包块,疙瘩,(痰湿体质)必看上了岁数,咳喘、痰多怎么办?千古名方“三子养亲汤”可以帮你!入睡难,顺肝气;容易醒,调脾胃;睡不沉,调肾经一个气血阴阳并调的方子,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统统补足

温馨提示

36个《*帝内经》气血双补:美颜、美体、抗衰冻龄绽放美丽女人第二春!识别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脾胃气虚阳虚阴虚湿盛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