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二次议价之痛,我就不再唠叨了,否则说起来满满都是泪。
近年来,二次议价基本上已经席卷全国,只不过表现形态不同而已。
带量采购、GPO、医联体议价,医院都能和企业议上一议,更别说药房托管了,企业只有挨宰之份!?
企业真的变成没有还手之力了吗?如果没有议价的能力,那么还需要招标采购干什么呢?直接定个价不就完了。嗯,问题的要害就在这个定价,究竟是谁来定价?怎么定价?
发改委药品价格管理部门出事后一脚把皮球踢出去,谁来接?卫生部门接得住吗?招标采购7号文实施至今,又有多少变形之处?
人社部在进行36个药品谈判之后,各省招采部门基本上按此价格接过来,但,就在写这段文字的2天之前,我们注意到新疆发出的通告里提到「采购限价为人社部发〔〕54号文件确定的医保支付标准」,那么是否意味着即便人社部好不容易谈出的价格,到了地方上依然有可能不认的尴尬局面:人家只用来当限价,至于最终的采购价嘛,再议议……
所以,我们认为,当前价格博弈并非仅仅表现在药企和采购部门,也并非简单的由供求关系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药企其实还是可以想办法参与到药品定价的机制中来,最终成为「招标+医保+药企+医疗机构」多方博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药企并非待宰的鱼肉,价格,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办法说了算!
应对二次议价,先做好第一次报价。重点研究参考几个维度:*策、竞争、产品及医疗机构。
1)*策:包含采购*策、医保支付*策,以及当地*治经济环境、医疗卫生发展状况。有人认为研究好采购方案不就行了,*经环境太宏观,有点远,不着边际。这些扯远了吗?不明白只说明你还幼稚;
2)竞争:你在竞争网格中处于哪个位置,你的竞争对手呢?请告诉我造成你们之间差距的一个最大原因;
3)产品:请告诉我一下你的品种医疗机构为何要用?说出一个最大的理由,不明白的话,请再次认真审视产品;
4)医疗机构/专家:你去过药剂科看过进销存记录吗?和专家谈笑风生过吗?关键是你知道医疗机构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方向吗?
以上先提出问题,先好好思考一下,其实药品招采问题依然是个营销问题,医疗/医药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基本面和利益诉求要搞清楚,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也要有准确的预判,理解了「道」的层面,才能制定「术」。
道与术之间,药企究竟有什么样的办法参与并能谈出一个好价格?请参加9月23日的研讨会,我们一一道来。
二次议价的应对策略研讨会
时间:9月23日地点:南京
定价:元/人,3人以上一起报名可优惠
会议资料:6小时会议讲解+1小时互动+报告1本+会议讲义
会议安排:中餐,不安排住宿(可代订),晚餐如有兴趣可AA制继续探讨
受众:工业总经理、营销、*务、商务、招商负责人,代理商老总
一、“御敌于国门之外”:药价维护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药品“天花板价格”的演变与限价武器
2、第二道防线:*策对药价的再次挤压与“反挤压”---药品零差率、医保支付标准、采购方式
3、第三道防线:带量采购、GPO、碎片化议价、药房托管的近距离攻防
4、敲黑板:医保支付标准对药价影响的的几种算法演示
二、二次议价的各种形态及运作情况分析
1、降价型GPO:规则与实例
2、带量采购:现状、趋势与实例
3、医联体向药联体发展:趋势与实例
4、医院议价:降价与返利
5、药房托管:转移到商业议价实例
6、药房拆分、处方定向流动与利益分配
三、药企/代理商二次议价应对决策模型
1、药企到底如何与代理商、商业分工配合?以福建、安徽为例
2、报价决策模型:关于量与价、竞争与市场、机会与风险的综合考量
3、四种产品形态在各种二次议形态下的应对模型:
全国维护型产品、局部市场型产品、短线操作型产品、自生自灭型
4、六种二次议形式的利弊、取舍标准
四、二次议价的市场商务实践
1、二次议价的谈判策略及案例
1)策略:三大准备四大注意
2)案例:“宁波惨案”与“福建10标”;外加3+36个药品国家谈判现场再现与复盘
2、二次议价后的商务实施要点:
1)如何合规开票、返利?
2)两票制下底价转高开突遇二次议价的实施要点
五、现场问题互动
详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