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儿童脾虚容易生病,四季脾旺不受邪
TUhjnbcbe - 2021/11/28 20:38:00

导读: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对于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脾虚偏食、厌食、挑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

一、宝宝经常生病或因脾虚导致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对于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脾虚证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儿科常见病证,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疲乏但易发脾气,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不调(可为稀便、硬结便,有的为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舌质淡或淡红,舌体胖或有齿痕,指纹淡红,脉细弱等。病情迁延难愈,还常常导致小孩罹患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脾虚的症状很严重,病因也较为复杂。从临床看,小孩子脾虚证的形成多数在婴幼儿阶段开始,其成因有先天的因素(如早产、多胎、自身生理特点),更主要的是后天因素,如乳食喂养不当(无母乳喂养、过度营养、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添加辅食不当、无及时戒奶、夜间进食过度、过多地喝凉茶等)、滥用抗生素、生活起居规律不合理等。每一位家长,尤其是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应该认真学习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掌握科学的养育方法,记住不是吃得越多孩子就会长得越好。

二、小儿脾虚的症状


  脾虚的孩子一般会有食欲不振、大便失调(包括泄泻,大便不成形,次数增多或大便难解)、面色萎*少华、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同性别平均值10%)以及舌质淡,苔白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肢倦乏力、腹胀、浮肿(轻度)、贫血(轻度)、口流清涎、睡露睛或多汗以及脉细弱、无力的表现。

容易感冒咳嗽发热、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得传染病如风疹、水痘、麻疹、猩红热、痄腮、流感等。手足口病脑膜炎生长发育迟缓、长不好长不高多动症。脾气大、做事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精气神不足。

三、孩子脾虚,饮食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1、脾虚宜食食物

饮食对脾胃既可能造成伤害,也能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推荐可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锅焦)、薏米、熟藕、栗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鳜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脾虚忌食食物

脾虚的孩子,由于身体较弱,较之一般人要更小心饮食。少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小麦等。合理安排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同时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四、调理孩子脾虚的食疗方

1、葡萄干粥

功能主治:养胃健脾,适用于脾虚贫血者。

组成: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

用法用量:以适量清水煮粳米到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红枣小米粥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组成:红枣5枚,小米0克。

用法用量:将小米清洗干净,上锅用小火炒到略*,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莲子山药粥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组成:莲子0克,山药50克,粳米50克。

用法用量:将莲子去皮及芯,加山药、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宝宝经常生病,家长要注意除了抵抗力差容易导致孩子生病外,孩子脾虚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要注意判断病因,再对症下药。

五、四季脾旺不受邪,中医辨证治疗脾虚

中医认为

脾胃虚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脾虚,一个是胃虚,一般我们都是把脾胃虚弱连在一起讲,因为两个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后天的营养物质是来源于脾的运化,如果脾胃虚弱,整个肌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

从中医的角度讲,脾胃是气虚、阴虚、阳虚都有,但从儿科来讲,因为作为儿童的特点,阳虚的不是很多见,最常见的是气虚和阴虚。脾胃虚弱大部分都是指气虚,孩子偏向于乏力、出汗多等。如果说偏于阴虚,经常出现便秘、口干,或者是唇红,有部分内热的孩子手脚心容易热,出汗比较多。

长时间的厌食与脾胃不足有关

脾胃虚弱的一个表现,但厌食有好多原因导致,有的孩子短期内不爱吃饭,可能是食积或消化不良,感冒期间肯定会吃得少一些,这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如果长时间的饮食问题,一般来讲与脾胃不足有关,但这种脾胃不足也应该辩证地去看,中医在厌食方面也分好几个症形的,要辩证地看问题,有一些可能就是脾胃气虚,也有些是肝瘀脾虚,还有一部分属于阴虚。

孩子光吃不长是“脾弱胃强”的表现

有些孩子特别能吃,但家长反映孩子吃什么拉什么,不吸收,长得很瘦还特能吃,中医认为这是“脾弱胃强”,小马拉大车。这种情况日常注意吃一些健脾的食物,薏米、茯苓等。医院开一些补脾的药物,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孩子睡觉时“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每一个孩子睡着后的20到40分钟身上都会微微出汗,过一会儿就没有了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孩子躺下之后能看到头上是汗珠,或者把枕巾都打湿一块,这种就属于异常了,睡眠中的出汗异常在中医里属于“盗汗”,大部分来讲与阴虚有关,我们刚才讲脾虚的出汗是抑汗或滋汗,一活动孩子出汗比较多,这属于脾胃虚弱,而睡眠中出汗大部分与阴虚有关。

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主要方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有*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或大便夹黏冻,加*连、马齿苋。

脾虚便秘

指脾虚所致之便秘。《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

脾虚寒证

指脾气、脾阳虚寒出现的症候。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赢,喜噫,四肢逆冷,多卧少起,情意不乐。”

肝郁脾虚

指肝气郁结导致的脾虚证候。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肺脾两虚

多指肺脾气虚。脾肺为母子关系,母病可及子,子病盗母气,二脏相互影响而同病。症见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纳食减少,腹胀便溏,甚则足面浮肿,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补脾益肺。

治疗脾虚的常用方剂

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

捏脊对孩子保健非常好

捏脊是物理疗法,没有副作用,操作也很简单,家庭里完全可以实施,我觉得这对孩子的保健是非常好的措施。 

 

具体做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天1~2次。

出诊~

太原:"芊芝堂中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脾虚容易生病,四季脾旺不受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