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垂体肿瘤(PT)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异质性良性肿瘤。它们存在于高达10%的一般人群中,但并不一定导致症状,要么是因为它们体积小,要么是因为它们不分泌过量的激素。在有症状的病例中,由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的垂体手术(PS)通常是首选的初始治疗方法,但应用多巴胺激动剂进行首选药物治疗的泌乳素瘤除外。目前,超过95%的病例首选经蝶窦入路,即使是广泛侵袭鞍上的垂体肿瘤(PT)或一些巨大的垂体肿瘤(PT)。此外,经蝶窦内镜入路(EEA)可以更好地显示隐藏的结构,这些结构通常在显微外科手术光亮下是看不到的。垂体手术专家的治愈率为微腺瘤的80%-90%,大腺瘤的40%-70%,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以下。然而,经专业垂体外科医生手术的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可高达10%,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7.5%。在术后即刻,必须监测手术和内分泌并发症的发生,并重新评估是否需要继续进行糖皮质激素(GC)替代治疗。最低限度的处置包括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和低钠血症,并积极筛查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如严重鼻衄(epistaxis)、鞍区血肿、脑脊液漏等。当忽略使用糖皮质激素(GC)、去氨加压素和/或甲状腺激素治疗,会导致显著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必须加以避免。对肢端肥大症、库欣病(CD)和泌乳素瘤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分别测定基础血清的生长激素(GH)、皮质醇和泌乳素,已被证明可预测早期和长期的缓解。术后4-6周进行后期激素评估,旨在分析垂体功能的完整性,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