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枳实
枳,臭杞,枳壳,臭橘,野橙子,唐橘,铁篱寨
温,辛,苦。归肝、胃经。
理气常用药
苦,微寒。入脾、胃、大肠经。
破气消积,化痰消痞。
本品专主降气,长于破滞气,行痰湿,消积滞,除痞塞,为脾胃气分药,故凡积滞内停、气机受阻而见痞满胀痛、便秘及泻痢后重之证,不论气血痰食皆可配用。若属脾虚湿滞者,可配*参、白术等益气之品。枳实与枳壳系一物二种,功能相似,如药性赋说“宽胸下气,枳实速而枳壳缓。”所以,消积除痞、导滞通便多用枳实,理气宽中、消除胀满多用枳壳。
1.破气消积:①用于食滞胀满,由于饮食不节、生冷过饱,症见胃呆不纳,腹胀痞满,暖气不适,便溏者,可与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同用。②用于肠胃湿热积滞、腹痛便秘或泻痢后重者,可与大*、*连、白术等同用。③用于妇女产后,气血凝滞,症见腹痛,烦闷不安者,可与白芍各9克,研末,每次6克冲服。
2.化痰消痞:①用于胸痹心痛,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可与薤白、瓜蒌、桂枝、厚朴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②用于痰热咳喘、胸胁痰饮、痞满不适,可与半夏、茯苓、陈皮、南星、甘草、生姜同用,如导痰汤。
3.现临床常用本品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证,可与*芪、升麻等同用,是从升降之理,欲升之,先降之,枳实与补中药合用,有益气之功,又能苦泄下气,“相反相成”,故治中气下陷诸证。
1.生用气锐,炒用力缓。
2.枳实与厚朴,均能治食积便秘,去有形实满,又能治湿滞伤中,散无形湿满。然枳实苦降下行,气锐力猛,尤善逐宿食、通便闭,以治实满为优;厚朴苦温燥湿,散满力强,又长于燥湿化痰,以治湿满为优。
1.配白术: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健脾之要药,二药合用,一健脾,一行气,一补一消,寓消于补,用于腹胀痞满、癥瘕积聚及水肿诸证。
2.配*芪:*芪补脾肺之气,为补气首选之品。二药配伍,一补气,一行气,相反相成,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脱肛阴挺,有升阳举陷之功。
3.配*连:*连燥湿清热,为湿热郁结之主药。二药合用,一燥湿清热,一行气导滞,治疗湿热积滞、泄泻痢疾、里急后重。
4.配大*:大*苦寒清热,峻下实热,荡涤肠胃,走而不守,号称将*。二药相配,苦寒泻下峻烈,破气冲墙倒壁,用于阳明腑实、热结便秘、壮热神昏及湿热泄痢、里急后重、积滞腹胀、大便不爽,能攻积导滞、泻热通便。
5.配三棱:三棱苦平泄降,既走血分,破血中之结,又入气分,行气消积,善消血瘀气结。二药相合,枳实行气力胜,三棱破血性佳,相辅相成,治疗癥瘕积聚、经痛经闭、产后瘀阻、食滞痞满、胃脘胀疼。
6.配桂枝:桂枝辛甘性温,温一身阳气,通周身之血脉,为温阳解表要药。二药合用,一温通胸阳,一行气逐痰,用于胸阳不振、阴寒内盛、痰气痞塞、胸痹心痛。
7.配鱼腥草:鱼腥草辛寒,清热解毒;枳实苦寒,下气消痰。二药配伍,相辅相成,用于痰热咳喘。
8.配茯苓茯苓甘淡性平,补脾益胃,淡渗利水。二药配用,一补脾利尿,一行气逐水,治疗寒湿困脾、水肿浮肿。
9.配地肤子地肤子辛苦性寒,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二药相伍,一行气以活血,一祛风以止痒,用于风疹日久皮肤瘙痒。
10.配柴胡:柴胡苦平,芳香疏泄,善疏少阳之邪,升举清阳之气,又为解郁佳品。二药合用,一疏肝解郁,一行气导滞,疏肝理气,通达阳郁,治疗肝气郁结、阳气被郁、四肢不温及气滞诸证。
因能破气,大损真气,故非气聚邪实之证不宜用。体虚之人及孕妇慎用。
内服:6~9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熨。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以肉厚、瓤小、外皮色深、体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名医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痰满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
附药: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瓤),生用或麸炒用。性味、归经、功效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法用量同枳实,孕妇慎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