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一袭白衣,背着镌刻着红十字的药箱,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子夜午时,只要村民病痛召唤,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病人的床前屋檐,为村民祛除病痛,挽救生命!
他们就是农村的——乡村医生。而如今的这些村医,恰在行医中屡屡被推上被告席,甚至遭受牢狱之灾!
一瓶萘普生,3分钟后患者身亡
乡村医生赔付12万
近日,基层输液致死的事件,再次引发村医们的热议!
患者林女士因手痛到村卫生室输液,卫生室负责人韩医生给林女士输液萘普生,约3分钟左右,患者林女士感觉胸部不适向,但还未来得及抢救,韩医生发现林女士已无生命体征。
最终一审法院认定,该案件属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综合考量酌定由村卫生室承担25%的责任。由于村卫生室系由韩医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判决韩医生赔偿各项费用共计6万元。
但因患方不服,认为村卫生室至少应当承担50%的责任,提出上诉。最终二审法院判定,村卫生室应以承担40%的赔偿责任为宜,改判韩医生一次性赔偿患者家属12万余元。
面对这一悲剧,不少人表示不理解,“手痛就要输液?明明可以吃点药,贴点药膏的事,为什么非给人输液呢?”
近年来输液频频出事,很多地方出台“基层限输、禁输”的硬性要求。前几日,广西南宁宾阳县卫健局就下发《宾阳县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该地所有村卫生室不得开展输液服务。但这些限输、禁输令仍然未能杜绝悲剧的发生。
代输也是输,多位村医被罚
在笔者感慨时,有位村医同仁的留言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医院带药品过来,村医能不能帮忙输???
看完笔者就有些郁闷,竟然还有同行不了解代输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不妨可以看看下面这几个案件。
1.村医代输出事,遭索赔20万
王医生在福建省某镇卫生所工作,村里一老大娘带着自己的药,叫女儿陪她去卫生所代注。
本来王医生不帮忙代注。但奈何老大娘说:“我们多年的老朋友了,不会去坑你的啦!就算挂死了,也不会去找你麻烦,这是我自己的药,跟你也没关系。”
随后帮忙挂吊水了。结果一会功夫,病人死亡。家属反张口索赔20万,且否认她母亲曾说的话。事发后,当地卫计委和派出所介入协调。
2.老村医帮居民代注,罚10万判10年
这个事件在村医圈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年近70岁的乡医陈寿存退休后仅仅是帮忙村民挂吊水(药是患者自带的),但因为患者本身有心脏病史,输液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
最终,判陈寿存退休后非法行医,民事赔偿10万,且最少被判10年以上。
所以代输也是输,患者眼中的举手之劳,却是一件危险性极高的事情,稍不留神就会发生事故,且不仅会面临赔偿,有时甚至是牢狱之灾,倒霉的还是我们自己。
乡亲口中的举手之劳,村医真拒绝的了吗?
在基层,代输液的现象真的屡见不鲜。就像上述案件中一样,主要是邻里街坊喜欢找就近的村卫生室代输液,而村医面对这种请求,一般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毕竟是邻里邻居,碍于情面,不好拒绝。
因此有人就说,输液不可以一刀切,有时代输液真的难为情啊。在此笔者不置反驳。但是,如果你真的因为情面而代输,请记住以下几点:
1.确定药品来源及储存状况
在正规流程下配的药物,比如说正规的医院带回来的药,要进行仔细审查,核对无误后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果是患者自行购买的药物,请一律不要答应代输。因为你不知道这个药品到底安不安全,如药品的有限期,药品曾经的储藏条件,如果不按照药品的恒温恒湿、避光及密封,在药品的有效期内,也会促使药品降解、失效或者变异。更何况你还不知道该药品对患者的病情是否对症,对患者是否会产生过敏。
2.询问患者身体状况、过往病史。在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再进行用药。
3.备好急救设施和药品,村医同行要牢记输液反应抢救流程。
4.签定代输告知书,提前告知风险
最好与患者签订代输告知书,告知代注风险以及承担责任问题。如果出现医疗纠纷时最起码有一个书面证据,否则口说无凭。
但即使你再小心翼翼,这里面还是存在着太多不确定因素以及风险。所以稍有差池,就会坠入深渊。就像下面这位村医朋友所说:绝不代输,没事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可一出事,病人家就翻脸不认人!
是啊,真出了事,该赔多少赔多少,围堵、闹事,一样少不了。你为情面帮忙,可在医疗事故面前,连亲人都不见得留情面,更何况朋友或是乡亲?况且这是人命,多少情面都白费。
写在最后常言道:基层行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尤其是我们乡村医生,更不能疏忽大意。其实,我们乡村医生和患者一样都是弱者。只有时刻保持着严谨与务实,才能保护好患者,更能保护好自己。因此所有村医同行务必提高警惕,乡村医生真的”输不起“!
对于”代输液“各位同行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附:笔者整理了一份代输、输液风险知情同意书,确实有需要的村医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哦!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