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组织选派我到甘龙镇友杠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组组长。
带着思考进友杠
初到友杠,与村民们的交流成了我的第一个难题。在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自己浓重的苗音,使我与村民的每一句交流都需要重复上好几遍甚至需要村干部在一旁的解释。白天我走访村里的每家每户,在田间屋檐下与村民拉家常、宣传*策,晚上自我练习放慢语速、字的发音、方言……就这样,一个星期后,我的讲话农户可以轻松地听懂了;一个月后,我在拉近与村民距离的同时,也将精准扶贫*策宣传到每家每户。两个月后,很快有了本明白帐:全村辖6个自然寨,10个村民组,户,人,贫困户54户,人。对*员群众思想状况、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哪家有残疾人、哪家有孤儿、哪家生活贫困,我一清二楚。我和村干部多轮次核查和甄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摸清底数后,我多次组织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组织村支两委、致富能人多次外出寻找致富路,理出了“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文明富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晰了友杠村脱贫和发展方向。
走访家家户户
带着责任发展友杠
我深知,脱贫攻坚不是耍嘴皮子功夫,我和村干部反复商讨,实施四招联动的脱贫之策。
第一招,治本。农村发展“支部”最关键。初到友杠,摆在我面前的是:基层组织薄弱,*员老龄化,发展缺乏带头人,办公条件差等问题。我积极回单位争取帮扶资金4万余元,筑牢阵地。充分用好“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员活动日”、“新时代讲习所”进行宣讲学习,邀请各级领导到村宣讲传达中央各次会议精神8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