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湘子旺带您看看槟榔产业的历史与发展
TUhjnbcbe - 2025/7/21 16:53: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从秦代开始,槟榔就以“防瘴杀虫”的药用功效闻名;自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嗜好品而畅销岭南闽蜀以及内陆大都会,甚至有“以槟榔为命”之说,此外,槟榔也被用于结婚、交友等社交礼节上。《红楼梦》中也有关于槟榔的细节描述,可见清代的江浙一带就有吃槟榔的风俗或习惯,而那些槟榔,很可能是来自海南岛。

就经济方面而言,槟榔自古以来就是海南的拳头产业,其兴盛一直从宋元维持到清末,清代道光年间“榔椰税”占全岛税收的37%,位列各税种之首。直到近代,海南槟榔才因烟草进入中国而一度萎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又迎来第二次发展机遇。

曾经是小商贩们蜷缩于街头巷尾维持生计的行当,现在却成为了海南、湖南两个省份的重要产业之一。

槟榔自古以来就是海南的拳头产业,其兴盛一直从宋元维持到清末,清代道光年间“榔椰税”占全岛税收的37%,位列各税种之首。直到近代,才因烟草进入中国,一度沉沦。

上世纪80年代初,槟榔产业迎来第二次发展机遇。在湖南,槟榔加工业迅速发展,至今产业近亿元,带动近40万人就业;而在海南,槟榔种植面积达万亩,一跃成为仅次于橡胶的海南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关系着20多万农户的收入。

明清时期:

槟榔成海南拳头产业

槟榔,自秦代就以“防瘴杀虫”的药用功效闻名;但自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嗜好品而畅销岭南闽蜀以及内陆大都会,甚至有“以槟榔为命”之说,此外,槟榔也被用于结婚、交友等礼节上。

在《红楼梦》第64回就记载,(贾琏)因见二姐手中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了带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陈光良认为,宋代以后,槟榔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平时防瘴治病的药材扩展为老百姓日常享用的嗜好品,甚至是象征身份的奢侈品,接而形成千家万户交际应酬的礼品,其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之广,促使海南槟榔果完成了从产品到商品的性质转变,兴盛起来。

海南槟榔产业两旺对广东、福建等地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陈光良在《海南槟榔经济的历史考察》中写道:“为了‘岁过闽广不知其几千百万’之槟榔的采购、加工、储运和分销,不知有多少行脚商、经纪人和海商车夫,常年奔波于琼岛各县,长途贩运于粤海闽等地。”

史学家认为,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南槟榔主要是海运。北海、海安、雷州、赤坎、江门、广州、潮州、泉州等滨海港埠,先后成为海南槟榔的主要集散地。乾隆年间,雷州港“往来商贾辐辏”,有专营海南槟榔批发的商家成行成街。

清代吴者仁在《槟榔赋》中记有“揽艨艟,屯箱轴,舟交樯,车击毂。或鸥浮巨海,数日直抵江门;或足捷长途,经旬乃至梅菉。”海南槟榔经包装过海之后,从水陆两路分销岭南各地的情形。

受到市场的刺激,明清时期,海南槟榔种植面积曾达到一个高峰,不仅“耕种之暇,凿山种榔”,而且还出现与粮争地现象。据清代道光《琼州府志》列举的全岛各州县税收情况统计,“榔椰税”占全岛税收的37%,是最多的。

清末民国:

海南槟榔逐渐萧条

但是到了晚清民国时期,槟榔习俗呈现明显衰减之势。

民国浙江籍作家吴云心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曾听过我的祖母说,伊曾经啖过许多的槟榔,又说我的父亲和伯父们都曾啖过不少,不但包冬瓜糕时才得到这些香福,就是平时也常把它来咀嚼的。可见这种风俗,在我辈出世后,才渐渐变了呢。”又说,“当人们家里做好事而要告诉亲戚不必送贺礼时,常拿两个槟榔去送给亲戚,现在槟榔少了,已用橄榄来替它了。”

综合多位史学家的研究,清代有槟榔习俗的有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台湾、湖南、北京、四川、贵州等近20个省份,而到了解放初期,只剩下海南、台湾、湖南等少数地区。

随着嚼槟榔的习俗衰减,海南槟榔产业也受到冲击。特别是,之后海南岛被日本侵占,百业凋零,槟榔被大量砍伐,到解放初期的年全岛槟榔仅有1.58万亩。(据《海南省志·农业志》)

陈光良则认为,海南槟榔经济从清代中后期走向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封建社会经济衰落,民不聊生,再加上外国商品大量倾销,鸦片烟更首当其冲,与此同时,烟草种植和消费也在粤闽两地流行起来。作为嗜好替代品,香烟消费比之槟榔愈显时尚,造成嗜食槟榔者日趋减少。而槟榔作为药材仅为中成药的一味配方,其功能和需求量也逐渐弱化。

从年至年,海南槟榔一直处于弱势产业。据《海南省志·农业志》记载,年曾发动种植到2.7万亩,收购量达2.7万担,但是由于“左”的路线影响,价格低,种植槟榔收益比其他经济作物低,因此,新种的管理不好,原有的又遭乱砍乱伐。“屯昌中坤农场一次砍去槟榔多亩。”

年上半年,海南曾对槟榔做过一次普查,定存余亩,其中有产面积亩,还未达年生产水平。

年代:

琼湘槟榔“第二春”

虽然,槟榔习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衰减,但是在湖南湘潭和海南仍然保留完好。

在海南,一直维持着自古以来的食用方式,槟榔鲜果加荖叶和贝壳灰一起咀嚼。小商贩们(大部分为老妇),搬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街道的拐角或树下,一边用荖叶涂上贝壳粉包裹槟榔鲜果,一边售卖。

在湖南,“早期的湘潭槟榔是用石灰加糖熬成浆,涂在槟榔外表制成,被称作‘石灰槟榔’,后改为用酒、糖精浸泡后,点上桂子油、薄荷油之类的香料,称为‘改良槟榔’。”在湖南湘潭从事槟榔业的陈坚强介绍,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湘潭槟榔的销售,就是一把菜刀、一个盆子、一块砧板,蜷缩于街头巷尾的小商贩们维持生计,全市制作经营的不上百户。

无论是海南还是湖南,这两种销售模式均没有形成产业。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年至年的10年间,湖南湘潭槟榔作为一种生产力,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湘潭全市槟榔加工经营者发展至余户,年销售槟榔达余吨,销售金额达万元左右。

年,湖南槟榔生产加工形式上突破传统的小作坊式手工加工作业,形成规模经营。并在品种,品质上有所突破,使用真空包装、枕式包装等。仅在湘潭就涌现出以皇爷、胖哥、小龙王、宾之郎、伍子醉为代表的近20家现代化槟榔加工企业。

在槟榔加工厂的市场营销下,嚼槟榔习俗开始走出湘潭,遍布全湖南,逐渐向全国20多个省份“蔓延”。在湖南,年全省槟榔销售额为13亿元,而年达到50亿元,年突破60亿元。而在全国,销售额已经达到亿元。

在市场的带动下,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开始逐渐扩大,年突破10万亩,年突破40万亩,年突破70万亩达71.5万亩,年突破万亩达.8万亩,年达.8万亩,年达.3万亩,已经成为全省20万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数据槟榔

清代道光年间“榔椰税”占全岛税收的37%,位列各税种之首。

清代有槟榔习俗的省份近20个,到了解放初期,只剩下海南、台湾、湖南等少数地区。

海南槟榔种植年突破10万亩,年突破40万亩,年达71.5万亩,年突破万亩,年达.8万亩,年达.3万亩,仅次于橡胶,关系着20多万农户的收入。

在湖南,年全省槟榔销售额为13亿元,而年达到50亿元,年突破60亿元。而在全国,销售额已达亿元。

槟榔,千年南药之首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槟榔是海南特有的南药品种之一。

“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燥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这是清代著名医书《医学正宗》中记载“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的药方。

槟榔,《药录》名“宾门”,《本草纲目》称“宾郎”,《药谱》叫“洗瘴丹”,《本草汇言》曰“大腹子”……自秦以来,槟榔就位居四大南药之首,其“消谷逐水,杀三虫,疗诸疟,御瘴疠”的药效更是为历代医者认同。

时至今日,槟榔也是中药中重要的药品。同时,也有科研团队研究出槟榔更多的药用价值。例如,以槟榔碱为先导的新型莨菪类化合物具有促智作用,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的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槟榔有10多种,其中主要栽培有三种。一种叫“马槟榔”,明清时期在云南省部分地区有种植,为白花菜科山柑属,木质藤本植物。第二种叫山槟榔,为棕榈科山槟榔属,据称主要分布在广东罗浮山地区,记者曾在海南儋州南丰镇也有看到。第三种叫槟榔,也叫大腹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现在海南种植的槟榔即为此品种。

槟榔的千年药史

海南岛上,黎族先民自古就有嚼槟榔的习俗,现代专家认为,这或许是因为海南炎热,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黎族先民,为抵御岛上瘴气而嚼食槟榔。

槟榔南药之首的地位,从秦朝就已开始。相传公元前年,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征百越,但南方炎热,并多原始森林,瘴气致军营中瘟疫横行。后在当地人的指导下,嚼槟榔,御瘴气,祛瘟疫。

此后,槟榔作为预防瘴气的中药从南传到北,并且通过历代医者研究,发现了更多的药用价值。魏晋年间成书的《名医别录》记载槟榔:“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消谷,逐水除痰,澼杀三虫,伏尸寸白”,就将槟榔的药用价值延伸至治疗胆道蛔虫、血吸虫、消化不良以及腹胀等疾病。

到了唐代,槟榔还被广泛用于水肿,脚气,痰癖,生肌肉止痛等。如,唐《脚气论》就说,槟榔可“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唐本草》又记,“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

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槟榔的保健作用已被提出。这个时期的一本著名医书《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称,“(槟榔)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

所谓“五劳七伤”:“五劳”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是大怒气逆伤肝,忧愁思虑伤心,恐惧不节伤志,大饱伤脾,寒冷伤肺,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风雨寒暑伤形。也就是说,槟榔可以调节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此外,还可以健脾调中。

古人不仅发现了槟榔果实的药用价值,槟榔花也有药用功效。《中药志》记,槟榔花“为芳香健胃、清凉止渴药。”而《广东中药》称,“与猪肉煲汤,治疗咳嗽。”至今,槟榔花瘦肉汤和槟榔花煲猪肚仍然是海南特色品菜。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子旺带您看看槟榔产业的历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