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是个描述性词汇,在《道德经》、《金刚经》,以及《*帝内经》等著作,均有提及。后世解释、注解众说风云,没有统一定见,据海子看来,都偏离了正解,当然,海子说的也不一定对,毕竟海子读书少,证悟不足。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事万物都在因缘中,逃离不了相生相克性,没有单独的物质性,所谓的无我,实质是无自性的意思,比如,《伤寒论》中的桂枝加芍药汤,实质在强调芍药入腹后,在人体与其它物质交融后,具有收敛性,发挥了酸涌的作用。
《神农本草》是四大医学经典之一,是探索草木性味归经的一本书,其中的草木之性,是与人交融后发挥的作用,比如,芍药性酸,芍药其它生物食用后,不一定有酸的味道,最少,是两种生物相感后出现的味觉,无我,强调的就是无单独的性质。
《金刚经》中有句话很著名,“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其中的“无我”,就是说法无自性,本身没有作用力,只有人信心不逆,信解受持后,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力,为人类造福,与《神农本草》中所说的物质性,具有一致意思。
认识是个层次性概念,不同的福报,具有不同的认识层次,有些人认为,无我相就是无我,没有错;有些人说无我是无自见,同样没有错,只要认识到,任何一个单独的物质,都不会发生作用力就够了,如同,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生不出孩子来。
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所谓的阴阳,是个相对性概念,比如,“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邪气与湿气就是两个相对的物质性,湿气总喜欢居下,所以,《*帝内经》有言,脾主腹,就是说湿气主要盘踞在小腹。正是这个位置性作用,有些人高烧流汗后,就会面部发*、闭塞,只要发汗方剂中加点白术、茯苓之类,就不会出现阳阳了,实质就是有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