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颈椎病,先治痰张仲景留下一张消痰方,巧 [复制链接]

1#

在千变万化的中医世界里,我想最难治的一种病就是谈证了。要想准确拿捏痰浊这一病因,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儿。来吧,我给你说一个医案故事。看完,你就懂了。话说有一个女子,年40岁,医案记载,是一个护士。工作的原因,她需要长期低头伏案。后来,大概在三个月之前,她就感觉到自己时常眩晕。颈部酸痛不适。尤其是长时间低头伏案之后,感觉特别明显。有一次,她坐在办公室里,刚一起身,好家伙,差点没摔倒,给周围的同事吓了一跳。由于颈部酸痛,所以她首先怀疑颈椎病。经过检查,确实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退行性改变。当时西医就说了,这是典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是明确的。但是治疗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一段时间调理以后,患者依然眩晕阵阵,甚至伴随呕恶之感。怎么办?此人就去投中医治疗。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弱,舌苔白腻,舌质淡红。细问得知,患者现在是神疲乏力,眩晕,动不动还恶心。难受起来的时候,胸部觉得满闷。颈部酸痛感始终存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权衡再三,书方一首。但见: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半夏、*芪、当归、陈皮、炙甘草。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结果如何?患者用药4剂以后,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投用4剂。患者眩晕、恶心、胸闷、颈部酸痛之感,竟然完全消失,工作恢复正常。看到效果以后,这位护士非常高兴,还专门请教医家,这方子是怎么把颈椎病治好的。医家说,谁说你颈椎有病啊?我没给你治颈椎,我只是治你的痰。你看,这个患者,脉象细弱,舌苔白腻,神疲乏力、呕恶,胸脘胀满。这些都说明什么?是不是脾胃虚弱,运化不及,使得痰湿中阻啊?白腻苔,主痰湿。胃气不降,所以呕恶。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所以胸脘胀满。痰湿作为阴邪,仿佛一只拦路虎,挡住了体内清阳之气的运行。于是,脑袋就得不到清阳之气的滋养。在此情况下,头部的眩晕、颈部的酸痛,就在所难免。脾胃虚弱,一身气血不足,患者就神疲乏力。这个思路,就完全抛开了颈椎病变。所以,医家才说,我压根没治你的颈椎,我只是治你的痰浊而已。来,看看实战中用的方子吧——这个配伍,是张仲景《伤寒论》中五苓散的化裁。其中,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就是五苓散的标配。五苓散,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原方,用于治疗所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的蓄水证”。但实际上,更多医家喜欢用它解决痰湿的问题。它是仲景留给我们后人的消痰方。其中的猪苓、泽泻,能利水。白术和茯苓,健脾除湿。痰湿为阴邪,得阳则化,所以用桂枝温通中阳,促进气化。在这个基础上,用法半夏燥湿化痰,用*芪利水,同时起到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之功的作用。陈皮,行气除湿,理气消胀。当归配合*芪,补益气血。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等这患者,痰湿消失了,清阳之气恢复了对头部的濡养,气血日渐旺盛,她的诸多不适,就自然解除了。至于说颈椎处的推行性病变,中医没管,也的确似乎不用管。有上文医案里类似情况的读者,你不妨抽空去看看中医。如果确属痰湿中阻、清阳不升,那不妨参考医案中五苓散加减的思路来应对。当然,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