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案小儿消化不良,参苓白术帮你忙 [复制链接]

1#

参苓白术散,别名白术调元散、参术饮、白术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是健脾胃的好药,现在成药有颗粒,也有小水丸,吃起来很方便。下周就要入伏了,又到了又湿又热的季节,小编每年这个时候食欲都会下降很多,吃什么都不香,在本科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带教老师神神秘秘的拿出一盒“神药”与我分享,在接诊之余我俩各冲了一杯,入口香甜,喝完神清气爽,不到中午就感觉饥肠辘辘,到了食堂胃口大开,从此参苓白术散就成为了我药盒里的必备药物。此方多为药食同源之品,给小朋友们使用也完全不用担心哦!

刘某,男,6岁。年4月5日初诊。

患儿发育良好。惟面色萎*,精神不振,食纳少,腹胀,大便稀溏,日3~4次,有时大便如蛋花状,或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小便短,偶尔有几滴米汤样尿液。夜间睡不安静。手心发热。容易感冒。脉缓有力。舌淡红润,苔*薄腻。处方:

*参10g,白术5g,茯苓10g,广陈皮5g,炒谷芽、炒麦芽各10g,焦山楂10g,枳壳3g,胡*连3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4月24日。服上药7剂后,食量增加,腹胀减轻,大便成形,小便清,手心不发热,夜寐安宁,脉缓有力。守上方加山药10g,扁豆6g。每日1剂,嘱服7剂。

三诊:5月6日。患儿服药后,面色红润,食纳正常,大便成形,小便清长,脉缓有力,舌淡红润薄白苔。改用参苓白术散加炒鸡内金、炒谷麦芽、焦山楂等,研末冲服,每日早晨空腹服5g。嘱其调理饮食,注意摄生。

一月后随访,小孩面色红润,活泼可爱,仍服参苓白术散冲剂。

小儿消化不良,除有精神不振、面色萎*、腹胀便溏等症状外,还有几个临床特征:一是夜寐躁烦不宁,二是手心发热,三是夜寐流口涎,四是小便有米汤样尿液。其中有一两个特征便可诊断为消化不良。

目前,无论城市、农村的孩子,凡消化不良者,均为营养过剩的消化不良。因为脾胃娇嫩,食物量大,特别是肉食过多,这无疑会造成消化不良。所以治疗本病一是补脾,一是消食,根据不同情况,或先补后消,或先消后补,或消补并行,一般是能取效的。另外,由于饮食积滞,可以产生内热(脾胃积热),此时应在消食健脾药中加入清积热药,胡*连是首选药,该药清积热不伤肠胃。当消化不良症状缓解后,用参苓白术散研末冲服,这又是巩固疗效,增强脾胃功能的重要一招。

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陈瑞春伤寒实践论》,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内容简介《伤寒实践论》是我国著名伤寒学家陈瑞春的的代表作之一,是《陈瑞春论伤寒》的姊妹篇,着重收录了陈老50余年临床实践《伤寒论》的经验、心得和体悟。全书突出一个“实”字,没有空谈,非常难得,足资借鉴。上篇“经方实践”,将临床所用经方,以及有一定心得的方药整理归纳,先讲对伤寒方的全面认识,并赋予其新意;后记录每一方的应用,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伤寒论》,是陈老读《伤寒》、用《伤寒》的些许发挥。中篇“医案实录”,是陈老临床原始医案的真实记录,案中采用的方药,以《伤寒》方为主,也有不少时方。病种甚多,疗效较为确切,没有空谈和不实,足兹临证参考。下篇“医话实说”,是随笔,但不重文采,只是实话实说。旨在把陈老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事一议地勾画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附篇“学术实见”,是陈老对几个不同的学术问题所做的探讨,供读者参考。作者简介陈瑞春(-),生前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医院第一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长于内科心、肝、胆病,妇、儿科疑难病的治疗,擅用经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伤寒实践论》《陈瑞春论伤寒》。带教、指导的研究生皆以“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为研究专题。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作者:陈瑞春,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遇见中医:小柴胡汤,平常百姓的认知很有限●惜字如金的伤寒论,竟用个字讲解这个方的服用方法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