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方舱的中医师每天给四千患者发汤药按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http://www.znlvye.com/
        

4月23日下午,位于杨浦区目医院内,医护人员正在为每位患者发放当天熬制的中药汤剂。“每天发放汤药的时间安排在下午,是为了保证每一位进舱的病人都能喝得到。”医院医务科长陈军告诉记者。

这是一座由商医院,自4月15日起由医院医疗队整建制管理。目前,方舱内住着多名新冠肺炎无症状和轻症患者。这支90多人的中医医师团队,守护着包含患者和工作人员在内近人的生命健康。

商务楼里的方舱

4月13日,医院院长张书富接到任务,要在一座商务楼里建立一个床位的方舱,完成验收后立即开始收治病人。当天上午,他与医疗队负责人赶到现场,建立临时指挥部,运输物资进场,留给他的时间只有48小时。

陈军是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借鉴了在武汉抗疫的经验,成立医疗组、院感组、物资保障组和宣传组,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商务楼里划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细化每个院感流程。

建立临时指挥部。

15日傍晚5时,病人陆续进舱,第一夜就收治了名病人,三天内,个床位全满。此后互联宝地又开出3、4号楼的个床位,开始收治新一批病人。

商务楼改造成的方舱,最大困难在于没有任何医疗设施。“楼面是大通间,没有隔断,没有淋浴设施。卫生间不足以满足一个楼面人的使用频次,wifi覆盖和照明都存在困难。”为了保障病人用药,指挥部在楼宇里搭建了一个临时药库,医院运过来后,医院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规范每日用药申请和储物单流程,保证医疗安全。

没有设备,队员们就动手自制。“每个楼层都有一个抢救区,配备了我们自制的抢救箱、氧气袋、冰袋等。每层楼的小冰箱可以放置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针剂,冰袋可以为发烧的患者用作物理降温。”

多名患者,每天都要进行核酸检测,许多患者还要用药治疗,信息录入非常重要。但方舱不具备病史录入系统。

中医院信息科的3名年轻医生连夜研发了一个信息系统,通过病人的电子化问卷调查,将个人信息直接导入电脑,在电医院的核酸检测系统直接相连。目前,多名病人的用药记录、核酸检测结果、出院标准等信息都通过这个系统规范登记。

“扶正祛邪方”

4月20日,第一批45名康复患者出院,此后每天都有病人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

“通过三年实践并综合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在此次疫情中,中医院将中医药方运用到了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当中。”中医内科主任王勇军说,医疗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开出方子,委托第三方中药饮片厂连夜熬制。

每天下午,方舱里的患者都会收到一袋当天熬制的“扶正祛邪方”。医院给患者开出自拟方,包含金银花、荆芥、防风、广藿香、板蓝根、炒白术各9克,桔梗、生甘草各6克,黄芪12克,芦根15克等药材。

“中药扶正祛邪,可缓解咳嗽等症状。”陈军说,“扶正祛邪方”,能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转阴率,缩短住院天数。此外医疗队还自制了“中药防疫香囊”,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

方舱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身穿防护服的中医医师带领着一群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和推拿。

穴位按摩。

“用拇指朝向第二掌骨,按住合谷穴,持续下压,缓慢用力。”医师们在前方演示,“以有酸胀感为度,按压10秒左右缓缓上抬,再往下按,反复8到10次。”患者们根据医师的指示自行按摩,对于部分卧床病人,医师会蹲下身来给他们按压穴位和推拿。

“合谷穴主治发热,头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等外感和肺系疾病症状。”陈军说,每天早晚一次按摩合谷穴、迎香穴和风池穴,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很有帮助。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经穴推拿的方式,医疗队还做了推拿保健彩页发放给患者,让他们在休养阶段自我推拿,舒缓情绪。

方舱里的患者间隔24小时的两次核酸阴性即可达到出院标准。“在中医药方和疗法的帮助下,病人转阴更快。”张书富说,“现在每天转阴的康复患者逐渐多于新收治的阳性病人,至今已有多人出院,让方舱的医患都看到了曙光。”

“安全的绳索”

4月23日早上8时,护理部主任肖燕正与四栋楼的保安和保洁组长开晨会。“大家每天穿防护服持续五六个小时会感觉很闷,部分工作人员会习惯用手去拉n95口罩,大家注意,一定不能做这个动作……”前一天所有人碰到的问题,肖燕都会在晨会上及时沟通。

互联宝地方舱内共有名保安和多名保洁人员,他们支撑着方舱的日常运行。医院里的员工,不像医护人员那样具备专业的防护知识和院感意识。对他们进行安全管理和培训是肖燕每日的重要工作。

“在开舱之前,我们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防护服穿脱等专业培训,进舱后,院感医生每日都在现场督导。”为了对接到每一个人的需求,肖燕在各楼安排了一名保安组长,一名保洁组长,由他们负责联络各层楼面的工作人员。

“他们都是普通人,在疫情期间临危受命,每天进出污染区,心里肯定会有恐惧。”除了要确保他们的安全以外,肖燕还要去关心每个人的心理状态。

保安、保洁的防护等级、核酸采样频次、换班时间都和医疗队员是一样的。“我们是一个团队,如果他们一个人出了问题,整个方舱都会有问题。”肖燕说,负责感控工作就像是手里握着一根安全绳索,“只有确保每一个人都做好感控,才能保障团队的安全。”

“安全的绳索”一头,还连接着多名病人。患者中有很多老人和小孩,年龄最大97岁,最小只有10个月,还有孕妇,癌症晚期病人,以及各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殊需求。

“方舱里的医院里不同,在这里,我们要随时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心理情绪,还要协调各种矛盾。”

医疗队员每日为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安抚因高血压而失眠的人,给婴儿准备奶粉,为慢性病人配药,就连停电、马桶堵塞、wifi不通畅等情况,千头万绪都要他们来协调处理。

“今天早上我给一名病人做了心理疏导。在方舱隔离时间久了,不少人憋出了情绪,而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引起其他人一起崩溃。”肖燕说,“其实医护人员和患者一样,他们隔离在这里多久,我们在这里待了更长的时间。但是在平安送走所有人之前,我们绝对不能崩溃。”

不知家在何处

陈军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两天前,她接到家里亲戚来电:“你爸妈怕打扰你,他们就偷偷来问我,知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医院上班……”挂上电话,陈军心里很不是滋味。

“爸妈只知道我在前线,不知道我在方舱。我不想让他们担心。”说起父母时,陈军很内疚,“我和爱人都是医护人员,现在家里只剩下两位老人,一个84岁,一个78岁,我们实在是顾不上他们,前一段时间还是邻居给他们送了点菜……”

年时,陈军、肖燕、王勇军等5医院队员作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三院,当时驰援武汉的5个人,如今都在抗疫一线。

从去年12月开始,这支年龄层从20岁到54岁的中医师队伍就一直坚守在抗疫现场。陈军还记得,“去年12月31日,我们在封控小区的采样现场迎来了跨年。”今年2月底,上海疫情开始反复,90多人的团队连续转战各个现场,从杨浦本区的网格化筛查,到支援浦东北蔡采样点,再到浦西封控,一直没有停止过。

每次核酸采样都是凌晨3点钟集合,到第二天凌晨3点钟收工。肖燕的女儿刚上小学2年级。“前期在社区采样时我还可以回家,但基本上看不到孩子,出去的时候她还没醒,凌晨回来她早就睡觉了。”4月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4月份,医院团队承接了隔离酒店管理工作,此后又在3天内接管床位的方舱。“一家只有多人的医疗机构,医院门诊和病房坚持运行的情况下,承担方舱的管理,压力非常大。”医院病房和方舱两边来回跑。

“都说中医师是‘慢郎中’,其实我们一点不慢。”从接到方舱任务,到团队组建起来只花了不到半天。进入方舱闭环管理后,所有队员每天从早上8点进舱,忙到凌晨才回到隔离点休息。

年轻的医师们轮流24小时值守在舱内,以应对半夜出现的突发状况。他们在办公楼的连廊上放了40张行军床,床上搭两块板作为遮蔽,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夜晚。

有的队员因连续长时间穿防护服而头痛、呕吐,甚至昏倒;有队员因防护服遮挡视线,脚踩到钉子流出了血,依然轻伤不下火线。“我看到年轻的护士们蹲在地上吃饭,生病了也不敢说,因为生病了就只能在隔离点待着,那他们所负责的岗位就要由其他人来承担。”说起团队时,陈军难忍哽咽。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浦东宣布封控那一夜。“那天很晚才看到新闻,得知从浦东到浦西的交通马上要中断后,许多家住在浦东的医医院。”

医院,一个个拖动行李箱的声响打破了宁静。没有任何通知或者动员,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陆陆续续地回到岗位上。从那天起,医院值班室,守在方舱,用他们的坚持对抗病毒,直到疫情消散的那一天。

    

栏目主编:周楠

        

本文作者:黄尖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