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029/u7ucgth.html第六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一节胸痹、心痛病机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老师说:医生诊脉应当从脉象中审察它的太过与不及,过与不及都是病症。寸口脉微,尺中脉弦,就是胸痹心痛病。其所以如此,是由于上焦阳气不足的缘故。现在知道阳虚是在上焦,产生胸痹、心痛病的原因,是因病者关上、尺中脉弦的缘故。
诊脉太过与不及,皆为病脉,脉之太过知其邪盛,脉之不及知其正虚。“阳微”指寸脉微即不及,为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指迟脉弦即太过,阴寒太盛,水饮内停之征。“阳微”与“阴弦”同时并见,说明胸痹、心痛的病机。《金匮要略论注》云:“最虚之处,即是容邪之处也”,由于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乘虚上乘阳位,邪正相搏,胸阳闭阻,不通则痛,故云“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原文“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进一步指出仅有胸阳之虚,而无阴邪之盛,或仅有阴邪之盛,而无胸阳之虚,都不致发生本病。可知,“阳微”与“阴弦”两者不可缺一。
第二节证治
一、胸痹证治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病,呼吸迫促,咳嗽吐痰,胸背部疼痛,气喘不相接续,寸口脉沉而迟滞不前,关上脉细小紧急而躁动不宁的,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
“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是胸痹病的主症,其中“胸背痛,短气”是辨证关键。这些症状均由“阳微阴弦”,阳虚邪闭所致。胸阳不振,阴邪阻滞,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故胸痛引背;邪阻气滞,故呼吸短气;阴邪上乘,肺失宣降,故喘息咳唾。寸口沉脉迟,是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之象;关上出现小紧数,是中焦有停饮,阳虚阴盛之征。本条脉象是“阳微阴弦”的具体体现。宣痹通阳、豁痰利气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是胸痹的主治方剂。
该征的主要脉症:胸背痛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淡,苔白腻,脉沉弦或紧或数或迟。
病机:胸阳痹阻,痰留气逆。
治法:通阳宣痹,豁痰下气。
主方: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方中瓜蒌苦寒滑利,豁痰下气,宽畅胸膈,为君药;薤白辛温,通阳散结以止痹痛,为臣药;白酒通阳,可助药势,轻浮而散,善于上行,为佐使。诸药配伍,使痹阻得通,胸阳得宣,则诸症可解。
关于其中的白酒,临证可不必拘于米酒、高梁酒、绍兴酒,因皆有温通上焦阳气的作用,可因人、因证酌情用之。如能饮酒者,用白酒兑药服或同煎,不饮酒者,用浓度低之白酒或米醋与水各半同煎亦可。
注意事项:
本方偏温燥,如阴虚肺痨胸痛或肺热痰喘之胸痛,不宜。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胸痹病不能平卧,心胸部位疼痛牵引到背脊的,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
本条首冠“胸痹”,则上条胸背痛、短气、喘息咳唾等症具备。由于痰饮壅塞胸中,阻滞气机,故咳喘不能平卧,平卧时,痰气上壅更甚,卫气不能人阴,神气失守,胸背阳气,不通,故心痛彻背。今喘息咳唾不能平卧,由胸背痛而至心痛彻背,其痹阻之甚可知,而痹阻之因,在于痰饮壅盛。此证较前证为重,故于前方加半夏,以增加降逆逐饮之功效。
本条胸痹较瓜蒌薤白白酒汤为重,故用药有相应的变化,在前方基础上加半夏逐饮降逆,同时白酒用至一斗,从日二服至日三服,均为适应病情的需要。
该征的主要脉症:胸痹,胸中痞闷疼痛,心痛彻背,咳嗽痰多,呼吸短促,不能平卧,苔白腻,舌质淡,脉沉滑。
病机:胸阳痹塞,痰饮壅盛,气机阻滞,肺失宣降。
治法:通阳宣痹,祛痰开结,逐饮降逆。
主方: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病,胃脘部位感到痞塞不舒,有饮气留结于胸中,胸部满闷,胁下有一股气上冲心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人参汤也可主治。
胸痹为阳虚阴盛的虚实挟杂证,故临床应分辨偏实或偏虚的差异进行治疗。本条所论除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外,尚有痞闷、胸满、胁下之气上逆冲心证候,说明病势不但由胸膺部向下扩展到胃脘两胁之间,且胁下之气逆而上冲,形成胸胃同病症候。如证偏实者,乃阴寒邪气偏盛,停痰蓄饮为患,当急救其标实,法宜宣痹通阳,泄满降逆,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证偏虚者,乃中焦阳气衰减、寒凝气滞,法宜补中助阳,振奋阳气,以消阴霾,方用人参汤。
本条为同病异治之例。同为胸痹,因其有偏实、偏虚之不同,故立通、补两法,前者多由停痰蓄饮为患,故当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以荡涤之,是为“实者泻之”之法,属“急者治其标”;后者多由无形之气痞为患,故用人参汤以温补之,是为“塞因塞用”之法,属“缓者治其本”。
该征的主要脉症: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胸背引痛,心中痞,气从胁下逆冲心胸,气短,苔白腻,脉弦滑。或兼腹胀,大便不畅,或喜热饮。
人参汤主症为胸痹,胸背引痛,心中痞,四肢逆冷,倦怠少气,苔白薄,质淡红,脉虚弱;霍乱,腹胀满,饮食不下,腹时自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清稀,口中不渴,多涎唾,舌质淡,苔白润,脉沉无力。
病机:气滞饮停,阴寒内结,上冲横逆。
阳虚寒滞。
治法:通阳开结,泄满降逆。
温理中阳。
主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渣,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方分析: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枳实薤白桂枝汤
①方中具通阳开结之效者:瓜蒌、薤白、桂枝。桂枝既通阳,又降逆。
②具泄满降逆之功者:枳实、厚朴、桂枝。枳实泄胸中之气滞,厚朴泄胁下之气滞。
③酒性上升,不宜于气逆上冲之证,故不用。
人参汤
①方中白术、干姜温理中阳以散寒化阴,人参、甘草守补中阳,益气补虚。
②中阳复位,升降自如,痞满自消,阴霾得散,胸痹即愈。
注意事项:
约50克。宜先煎枳实、厚朴,取其重浊以宽胸理气,避其辛燥耗气。
人参汤偏于温燥,故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者忌之。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胸痹病,觉胸闷气塞,呼吸气短,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也可用橘枳姜汤。
胸痹本有胸痛、短气症,而本条仅提出“气塞、短气”,可知本条所述胸痹的胸痛症状极轻,或者不痛,而以胸中气塞或短气症状为主。气塞或短气虽同由饮阻气滞所致,但在病情上却有区别。证属饮邪偏盛者,乃痰饮内阻,上乘于肺,治宜宣肺利气化饮,方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属气滞偏盛者,乃水饮停蓄,胃气不降,治宜温胃理气散结,方用橘枳姜汤。
该征的主要脉症:
胸痹,胸闷,胸中气塞,短气,咳逆唾涎沫,小便不利,苔白腻或白滑,舌质淡,脉沉滑。或兼喘息,胸背痛。
胸痹,胸满,胸中气塞,呼吸短促,胸中有气上冲咽喉,呼吸作响,喉中涩,唾燥沫;气逆心下痞满,甚则呕吐,舌苔白腻,脉沉滑。
病机:水饮蕴肺,肺气失宣。
肺胃气滞,水饮内停。
治法:利水化饮,宣通肺气。
疏利肺胃,降逆散饮。
主方: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以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
主方分析:
宣肺降逆,甘草缓中健脾,使水饮去而肺气利,则胸中短气诸症可除。
橘枳姜汤方中橘皮理气和胃止呕,枳实泄满散结,生姜温胃散饮,使气行饮除,则胸中气塞诸症自消。
注意事项:
服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之后,小便增多,乃水饮下行有出路之意,勿怪。
,量大力专,旨在宣畅胸胃气机而化痰饮,反证该方气滞甚重。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胸痹病发作,情势急迫的,用薏苡附子散主治。
原文“缓急”按《史记·游侠列传序》曰:“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说明“缓急”一词的古义是困危、情势急迫之意。本条叙证简略,既云胸痹,可知应有喘息咳唾,胸前疼痛,或心痛彻背等症,其胸痛剧烈,还伴有筋脉拘挛症候,乃由阴寒之邪壅盛,胸阳被遏所致。故用薏苡附子散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该征的主要脉症:胸痹,喘息咳唾,胸背彻痛,突见左侧胸部、心前区剧烈绞痛如刺,并骤发口眼、四肢抽搐,短气,面色苍白,四末厥冷,筋脉拘急,舌质淡,苔白滑或唇舌青紫,脉沉或沉紧。或兼寒湿痹证,腰膝疼痛,肢重屈伸不利。
病机:心肾阳虚,寒湿痹阻。
治法:强心温肾,宣痹除湿,祛寒止痛。
主方: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
上两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重用炮附子十枚,但功专力厚,以求速效,仍有缓急止痛之功。
注意事项:
仲景对附子的用法有生用和炮用之别。凡亡阳急证,需回阳救逆的,多用生附子,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凡因风寒湿痹着于肌表筋骨,需温经散寒,助阳止痛的,则用炮附子,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证属沉寒痼冷的,则多用乌头,其止痛作用更强。此外,临床中用附子当注意剂量。用于引经药者,5克左右;温经止痛者,10克左右;回阳救逆者,15克左右;或据病情之轻重增减用量。
若改用汤剂,制附子必须先煎或与生姜等量同煎50分钟左右,以不麻口为度。然后再下薏苡仁同煎。生姜不仅善制附子毒性,且助其温阳散寒之力。
痰热胸痹者禁用。
二、心痛证治
阴寒痼结证治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