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健脾,利水,清热的方法 [复制链接]

1#

农村土郎中教我的脂肪肝方子,从怀疑到膜拜,我用了20年,帮助了上千位患者。这么好的方子,不应该就此埋没!

我最初学医是受到村里的老中医影响,他老人家算是我的中医启蒙老师。他这一生中帮助了不计其数的病人,是人民的好大夫,中医的好榜样。所以我自小就对村医有着崇高的敬意,觉得他们兢兢业业,造福一方。

之前到贵州去义诊,碰到一个当地村医,交谈中,了解到一个脂肪肝方,说是家里传下来的,,老先生经常辨证加减使用,效果颇佳。

我非常想要拿到这个方子,但只要我一提到这个方子,老先生就三缄其口,含含糊糊的糊弄过去。他说:来看病可以,想要偷学免谈。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听村里大哥说,这位老先生最看重的是态度。

于是我便向老先生表明了我学习的决心,拿到方子,只为救人,不为名利。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老先生把方子给了我。

拿到方子后,我研究了一段时间,在临床上辩证使用,收获颇丰。

患者42岁,个子不算太高,但是很胖,特别是肚子,肥肉非常多,前段时间公司体检,检查出来很多毛病,最严重的就是这脂肪肝,右上腹部总是隐隐作痛,很不舒服,吃了西药效果不大,在家里人的劝解下来看看中医。

我仔细看了他的情况:舌体黄腻,脉象沉细而濡。还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口苦,头晕,心烦的情况,总是想睡觉,每时每刻都想找个床躺下。

我考虑了一番,开出方子:柴胡,栀子,白术,茯苓,泽泻。

结果呢,患者用药一周左右,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善,他很是失望,决定放弃,医院看看。我拦住了他:告诉他,再检查不到一周就会有效果,现在放弃就是前功尽弃。

他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再试一个星期,结果呢,不到一周,嗜睡乏力的情况就已经有很大改善了,也没有那么心烦,舌苔腻而不黄。

我将方子做了些调整,让他继续用药,又过了一段时间,患者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晚上打呼噜的声音都小了许多。再次检查,肝脏已恢复正常。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判断为“湿热型脂肪肝”,所谓湿,指的就是脾胃有湿热,所谓热,指的就是肝胆郁热,也指湿久化热。说明肝胆和脾胃之间不协调,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患者脉濡,苔腻,这都是湿困脾胃,运化失常的表现;脾胃湿气太重,形成痰浊,阻滞气道,所以会有打呼噜的情况发生;全身肥胖说明是痰浊之邪散布全身;头晕,嗜睡说明是痰浊之邪上蒙清窍;全身倦怠无力说明是脾虚,不养四肢。

按照五行学说来讲,脾属土,肝属木,土是用来培育木的,如果脾土出现了问题,那么肝木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患者口苦,心烦,苔黄就是肝郁湿热的表现。

像患者的脂肪肝,就是脾胃湿热和肝胆郁热相互影响的作用。脾胃湿热会加重或肝胆的郁热,肝胆郁结的热也会加重脾胃虚弱的情况。这个时候,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脾胃和肝胆的湿热一齐入手。

方中柴胡的作用是疏肝理气,像是一位教养极高的心理医生,在她的循循善诱下,肝脏郁结的地方都被一点点化散开,肝气也在她的指挥下走上正确的道路。

栀子的作用是清热,味苦,性寒,它对付“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阵凉风吹过,体内的热只有缴械投降的份。

白术,茯苓的作用是健脾燥湿,它们是专门管理脾胃的药物,茯苓擅长渗湿而益脾,白术擅长燥湿而健脾,帮助脾胃摆脱湿气,痰浊,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

泽泻的作用是利水渗湿,将体内多余的水排出去。

中医中药传承了五千年,其中凝聚着历代医学家的心血和智慧。中医要继续传承和发展,就应该相互交流。治病应以患者为主,医者仁心大于一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