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物善散里寒,可升可降,升则温肺化痰,降 [复制链接]

1#

在生活中四个人的习惯是不同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在养生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有寒则温之;有热则凉之;有邪则除之;有虚则补之;有瘀则破之;有滞则行之;过升则降之;过降则提之;过散则敛之。

因此根据每个人体质特点不同而有相对应的养生好东西,用的恰当则不亚于各种名贵稀有之物,比如有一物家家厨房都有,此物善于散在里之寒,而且特点是可升可降,升则温肺化痰,降则温胃除寒,除能发散脾胃、心肺之里寒外,还能除脏腑虚冷,回阳通脉。

这一物就是干姜,虽然是生姜切片后晒干而来,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干姜是以“老姜”晒干的为佳,嫩姜则一般不用,而干姜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炮姜,在典籍中还有白姜、均姜、干生姜等其他叫法。

早在汉代成书的中医文化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用干姜养生的文字记载,书中就用“干姜”这个名称,并沿用至今,并提出“主胸满咳逆上气,温脾胃,逐风湿痹”。

随后影响力很大的《别录》中提出干姜“主寒冷在腹,中恶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药性论》对其养生益处有也有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主腰肾中冷气、冷痛,破血去风,同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虚而冷,宜加用”。

《日华子本草》中说干姜“消痰下气解冷热毒小宿食”,《启源》一书总结其养生益处为“通心气,升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络之寒气”。

虽然生姜与干姜是同物,但是它们的养生益处有本质的区别,生姜善于发散表浅的寒气,而在里比较深的寒气则需要干姜,此外干姜的特点是“辛温而热,可升可降,补下焦虚寒,温手足厥冷”,这句话出自《丹溪手镜》。

随着人们对干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现代把生姜的养生益处可以总结为十二个字“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所以对干姜的实际养生用途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用干姜养生可以暖脾胃、散寒气。

干姜的特点是辛热燥烈,善于温脾胃而散寒、见脾胃之阳,是温暖脾胃的主流之物,比如《别录》中说它“主寒冷在腹”,不论是外感内侵的实寒,还是阳气不足、寒从内生的虚寒均可用干姜。

比如《伤寒论》中用干姜与人参、白术搭档,用于脾胃虚寒而痛泻的人养生;如果是感受寒凉,外寒直达脾胃,肚子凉而且痛,可以单用干姜煮水喝;不论是外感寒气还是饮食生冷而脾胃寒,伴有肚子里感觉胀和痛的人,可用干姜与肉桂、苍术煮水喝。

干姜还善于温散脾胃之寒邪,健脾胃,使胃气得以通降而止住呕,脾中之阳得以升而止住泻。所以多干姜的这类益处应用有很多,比如《金匮要略》中以干姜与半夏搭档,适合胃寒而痰多,并且吐逆的人养生;《伤寒论》中以干姜、*连、人参搭档,用以脾胃中寒热虚实夹杂的吐泻。

二、用干姜养生可以回阳通脉。

干姜另一个特点是有通心阳以复脉之功,经常与附子搭档增强附子“上助心之阳,中温脾胃之阳,下暖肾之阳”的益处,所以有“附子无姜不热”的说法。

三、用干姜养生可以温肺化痰。

干姜辛热,走肺、脾两条经络,而中医文化中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干姜上能温肺散寒以化痰,下能温脾运化水湿以遏制痰的生成。但是干姜在实际运用中这类益处比较“力薄”,所以常与麻*、细辛以及五味子搭档。

干姜的实际养生益处不仅限于此,还可以用于因为寒气大而大便不通畅的人养生,可用干姜与大*、附子搭档,以温补脾阳、攻破寒气的积聚,这一类人特点是大便不通、手足不温、肚子里感觉胀。

干姜因为“温热”的特点还可以适合因寒气而关节亚健康的人养生,比如《金匮要略》中记载用干姜与白术、茯苓可以除下焦寒湿而关节之痹,这类人特点是腰以下冷且痛,而且如重物挂在腰间。

干姜虽然是食材,但是因为温热的特点所以不能多用,一般以3至10克为度,再就是阴虚内热、血热而妄行的人以及准妈妈不能用它养生。

干姜虽好,但仅仅适合于内有寒凉的人养生,如果内有温热再吃干姜就犹如毒药,由此可见选对养生之物很重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养生之道思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