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
第课
《本经》只记载白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说明本品能够延缓衰老、强壮脾胃,可能是对本品益气健脾作用的最早描述。《名医别录》云白术能“暖胃,消谷”,《药性论》谓自术“破消宿食,开胃”,《医学启源》明确提出本品能“和中益气,其用有九:温中一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本草品汇精要》则明言本品“合人参、芍药补脾”,《本草通玄》对自术健脾的评价甚高,书中记载“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
现行教材认为,白术能够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笔者认为白术益气健脾的机理可能有二:
一是白术所含的挥发油、白术多糖等成分直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因为药理研究发现,白术对肠管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而肠管抑制时则呈兴奋作用。并有强壮作用,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肠管的吸收,而呈现同化作用,使人长“肉”。但是,它与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药的机理不同,消食药只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消化能力。而白术则能强壮脾胃,增强脾胃的消化与吸收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属于治本之品。总的来讲,白术与消食药的关系,实际上是“渔”与“鱼”的关系。
二是自术所含的苍术酮、苍术醇等具有燥湿利水作用,能够消除黏膜水肿,使胃肠道多余的“水”重新回到血液循环,恢复胃肠黏膜的正常功能。因胃肠道黏膜水肿,整个消化道黏膜分泌物都增多,舌的分泌物也就增多,从而表现为腻苔,所以,苔腻者最适宜于白术。
中医的脾,具有西医学的胃肠道功能,脾的特点是喜燥而恶湿,因白术既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又具有燥湿之功,故称白术为健脾之首选药。具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还有茯苓,既能健脾,又能利湿。所以,白术常与茯苓同用,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均含二者的配伍。
长按扫码注册点击查看详情
0成本打造自己的空中药房
免费听微课
学临床医案
打造工作室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张仲景常用中药新悟》。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明医小文en
有其他感兴趣的、想了解的、想学习的内容
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点“阅读原文”也可轻松注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