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四溢的冬季香菇,朱红初现的经济丹参,紫红飘逸的药用白术,淡*矮圆的多用瓜蒌……一排排、一片片的经济作物正在淮安市涟水县的土地上蓬勃生长。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聚焦“食药”特色产业,全力帮扶“三农”事业发展,彰显出国家“双高”院校在扶贫助农上的社会责任和教育担当。
结对指导,科技助力
初冬时节,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食用菌产业园进入忙碌季。50万支香菇菌棒陆续上架,成排摆放在食用菌大棚里,其中15万支已出菇上市,散发出阵阵菌香。
“我们10多个人都是本地村民,在这里栽培食用菌,一天可以赚七八十元钱。”在条河村食用菌示范基地打工的村民贾萍高兴地分享着近况。作为当地“阳光扶贫”项目的技术指导团队,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经常来这里指导村民栽培食用菌。“年,我们与条河村取得联系,在实际走访和调研后,发现这里老人、妇女等劳动力较多,且部分田地为非可耕荒地。因此,我们选择食用菌栽培项目作为科技扶贫的抓手。”团队成员之一、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郝涤非教授介绍道。
郝涤非教授正在条河村指导香菇种植
接下来的3年间,团队与贫困户结成对子,一对一指导,使条河村农民初步掌握了香菇栽培技术。团队将科技人才、专业技术、科技项目和契约服务相结合,推动科技项目落地转化,还编制《香菇种植》培训教材,指导村民进行食用菌栽培及其病虫害防治,目前已培训村民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5名。
首批香菇上市后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项目每年收益达15万元以上,直接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条河村的农民尝到栽培食用菌的“甜头”,栽培规模继续扩大,在上级部门扶持下,基地又新增了50个栽培大棚。“条河村食用菌示范基地”已成为区域内扶贫产业“标杆”。
在校*共建下,条河村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因地制宜,“全链”帮扶
在距市区30公里外的涟水县陈师镇,亩地的丹参和白术正等待着村民采收。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每亩地的药材成活率已达到90%以上。
“今年的收成太好了,没想到我们的丹参也能有这么高的亩产,收入至少能多出好几万!”陈师镇红旗村农民朱继高刚完成部分地块采收,兴奋地将这一情况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团队分享。在过去的两年间,该团队不仅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种植中药材,还为这片“百药园”带来了优质的种苗和规范化的种植技术。
该校*委书记陶书中作为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一起查看药材生长情况
“我们是和陈师百药园共同成长的一批人。”团队成员之一、江苏食品药品职技院制药工程学院教授张二飞表示,陈师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中国“药都”安徽亳州处在同一纬度,气候、土壤条件相近。团队选择丹参、白术两种中药材开展种植推广,分别建成白术中药材种植基地亩和丹参中药材种植基地亩。
科技团队成员定期与农户沟通种植成效,排忧解难
此外,江苏食品药品职技院科技团队还联系校企合作企业雷允上药业集团,共同前往陈师镇考察该地出品的中药材品质,在得到肯定评价后,打包好的丹参、白术已成箱运往雷允上药厂,它们将在那里发挥更大的药用价值。该举措使红旗村今年收入余万元,帮助82户药农增产增收。
“专家们不仅带来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还为农户提供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帮扶,提高了村民参与种植的积极性。”红旗村村支书姜汉松书记说,“今后我们要形成规模效应,让中药材种植成为红旗村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
学校与陈师镇共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达成“四位一体”精准扶贫
校企合作,变废为宝
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届毕业项目设计中,药学专业班学生邢玲的项目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