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 http://www.csjkc.com/m/承上篇,笔者向大家分享了:湿、乃大自然正常存在之气,“天生六气”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仅受自然环境影响,也会参照自然规律,形成生理变化。当大自然进而影响人体、我们称之为“外因六淫”。上述病生理机制的总结,经过长期的积累、医家的完善,形成了今日的基础知识、医理医论;从而我们认识到:湿气致病、湿邪为患,有凭有据,合乎医理。再从中医诊断学四诊合参进一步分析湿气重、湿气致病。最后提醒广大读者,湿邪为患不仅影响人体生活品质、甚至可以联合其他邪气,共同致病,最终危害健康。
有兴趣的读者,请您参阅拙著:《湿从何来?从中医三因病论湿气致病》。也欢迎您的留言讨论。
今日,笔者就要向大家分享:既然湿气重、湿气致病、湿邪为患,是如此的影响人体,那我们就来运用基础知识及医理医论,从而维系健康!笔者选取的是:中医学藏象脏腑,及经络学说。
藏象,即是中医医学对人体内脏的认识。它包含了“脏”与“腑”,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中医所论,谈及“六脏”、“六腑”、“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在此笔者暂不深入。但需要提醒各位读者的是:中医学对人体内脏的探讨,并非完全的“意有所指”,有时候,它甚至是一个“高度概括”,或者、近似于现代医学所言之“系统”。
举个较明显的例子,中医学藏象提到的“心”,实际是涉及:两部分的。即“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前者近似于解剖中的那两室两房的心脏,以及整个“循环系统”。后者则较为深入的多,包含了人体的思维思考、精神意识等不易为肉眼所见的变化。中医学素有“心不主神”一说,并用以解释病因及预后,可为明证。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中不可不提的一部分,它不仅阐述医学的部分,其内容十分博大,甚至涉及了如:哲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在其中。笔者下文以医学的角度,来向各位读者分享:观现代中西医结合中,仍然保有以藏象学说为理论之后世分科来看,比如现在热门的新冠肺炎肺系科室,医院称之为:肺脾科,即可见证。乍看之下,肺脏属于呼吸科,脾脏属于血液科,二者应无太大关联,然而藏象学说中,二者不仅相生相倚,皆为同名(肺者,手太阴脉气所行;脾者,足太阴脉气所行。二者同名,各从其类,同名之脏,其气必通),综上所述,是以肺系科室统称为:肺脾科,这便是藏象学说至今仍深远影响医学的例子。
那么,既然藏象学说,是中医医学基础知识,也是医理医论的体现,笔者运用其为广大读者分析人体机能及症状现象,相信是有理有据,合乎医理,确实能够帮助广大读者!
细心的读者,想必也发现了:六脏、六腑,恰恰能够对应上篇之六气、六淫!是的,这绝非偶然,中医学对六脏、六腑、六气、六淫的对应、早有知识的总结,以及临床应用。同样影响后世深远。笔者在这里暂不多所着墨,我们只引用其医理,谈:去湿。
综上所述:湿,为天生六气,六气致病,合称外因六淫;天生六气对人之六脏,则湿气属脾;人之六脏对人之六腑,脾胃相为表里,各从其类,则湿气络胃。这些知识,化为中医学三因病篇素问玄机原病式病机论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简而言之,湿气的生生化灭,精要就在人体脏腑的脾胃中。
于是,各位读者,我们可以发现:湿去何方?从中医藏象脏腑来看,答案就在:健脾益胃。再进一步从五行生化而论,也可发现:培土,就能化湿。
笔者在这里介绍一款茶饮: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苡仁茶。白术合茯苓,健脾燥湿;山药、芡实,味濇而能够收敛,且其能够滋阴(脾为太阴,又名:阴中之至阴);薏苡仁进一步强化去湿之力。非常推荐给大家!
笔者接下来运用中医学经络学说,向大家分享如何去除湿气,维系健康,特别推荐给感兴趣喜欢经络穴位针灸理疗的人群。
经者,长也。引申为长河,终年流动,不会衰竭;络者,属也。是大江河的支流,进一步辅助主流引水归源。经络学说中便有:井荥输经合,来说明各经经气的发生和输布,恰如河流之水一般。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经络,可以先初步认识到:经络就是人体能量的大河。透过能量大河不停地流淌输布,起到诸如灌注、运输、濡养等作用,联系起来,多项发挥,自然而然达到体内健康。
经络和藏象之联系,脏腑是源泉,经络是河流,二者同出,密不可分。故临床上向以:“脏腑经络”统称。中医学并有《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等专篇。简单地说:脏腑者,经络之根本;经络者,脏腑之枝叶。而经络循行输布的能量大河大要交汇处,古代医家称之为:穴。沿用至今。
可见,应用人体内经络循行输布的能量大河的大要交汇处穴位进行治疗,有理有据,合乎医理。前已述及,“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的生生化灭,奥妙就在人体脏腑的脾胃中。健脾益胃,培土,就能化湿。经络穴位运用,亦是如此。
下面笔者进一步向大家分享:都有哪些经络及穴位,可以帮助化湿。
先从经络看,属土的经络有两条:脾经胃经,还是联系在健脾益胃、培土化湿上。
笔者向大家推荐以下穴位:曲池、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地机、血海。
曲池,虽是大肠经穴,但与胃经同名:阳明;按二者同名,各从其类,同名之脏,其气必通原则,可以起到益胃的作用,最终达到化湿之功。天枢,足阳明胃经穴,除了起到益胃作用,调整胃肠,运化水湿之外,特别推荐的是,按穴位近端治疗原则,天枢因其就在肚皮上,故有减肥的功效。笔者乃中西医结合出身,除了在感染科、内科系统病诊疗,笔者亦长期耕耘针灸减肥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不少心得,有兴趣的读者,敬请参阅拙著:《针灸减肥是否靠谱》。
足三里,著名要穴,几乎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足三里在健脾益胃培土化湿上,有着较好的功效。也被许多学科专科,广泛应用。笔者在此特别推荐给大家的是:足三里还有着“养生”的作用。是“保健要穴”!民间都有:“若要人长安,三里灸不干”的说法流传,可见其养生保健的功效!
三阴交、地机、血海,相较前三处穴位而言,此三处穴位,部位相近、均在一线上,故合并论述。
三阴交、地机、血海,均为脾经本经穴,故有健脾的功效,脾气旺实、便能攻克水邪,最终达到化湿的作用。笔者特别推荐大家的是:除了去湿气,此三穴也是女子专科调理、男子专科调理的常用穴,经常揉按、或者艾灸,都会有一定的功效。
综上所述,湿气重、湿气致病、湿邪为患,深刻影响人体,不仅妨碍生活品质的提升,最终还会危害健康。而湿气致病、湿邪为患,却因湿气自身具有:其为阴邪,其性黏腻、缠绵不去等特性,往往事倍功半。所以较好的方法是:运用中医脏腑经络,透过健脾益胃培土化湿体现,达到最终去除体内湿气的作用。不仅较为安全,还可永续进行发展,非常值得大家参照运用!
需要特别向广大读者强调的是:设不考虑针刺局部,穴位揉按艾灸,大原则是:尽量选取四肢(例如:头面五官一般不灸或少灸)、尽量选取肌肉丰满之处,所以手肘(曲池)、肚皮(天枢)、大小腿等(三阴交、地机、血海),就成为笔者向大家推荐的考量之一。这是为了安全性!这也正是为何、笔者谆谆告诫,一定要寻找正规学历、具有合格规范的医师。才能最大幅度地保障安全。此外,正规学历、具有合格规范的医师,不仅会有更纯熟的治法和经验,还能协助发挥较好的疗效。更好地达到维系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