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说起对付奇形怪状的疾病,还是祖国医学方法多。只要病机病理诊合,用药入理,效如浮鼓。
明朝名医韩懋编有《韩氏医通》书。里面记述了他发明的三子养亲汤,专治痰气喘嗽,胸满懒食,李时珍十分认同,记入《本草纲目》。韩懋用这个汤去痰已经到了“随试随效”的灵活程度。其实这个汤主要作用是去寒痰,不伤气,方中仅有白芥子、萝卜子、紫苏子三种药,即便宜也易购买。很受后世医家欢迎。
因为方中的白芥子是一味去痰的要药,也是治疗阴疽的要药。据查,明朝陈实功发明(有一说是清朝的王洪绪发明)的阳和汤用于治阴疽、贴骨疽等因为体质阴寒而生的疽积,其中就是用到白芥子作为重要的化痰药。
显然,医家们认为,阴疽之物与寒痰有密切的联系。如阳和汤有被医家用于乳癌。现代有个案例,用三子汤化遍身渐突起赘瘤,让人拍案惊奇。
该病例记载于年的《古方妙用续》,是名医杜贵森的一个医案。下面一起欣赏一下:
李某,女,17岁。年春遍身渐突起赘瘤,从躯干蔓延至四肢。除头面及手足掌外,无处不生。夏秋之季(湿气重),逐渐变大。经中西医诊治未效。
望其形体瘦削,面色萎黄,赘生之肉瘤大者如奶头,小如豆粒,躯干密集多于四肢。以手扪之,柔软下垂,不痒不痛。疲倦乏力,胸闷气促,腹部微胀。脉象濡弱无力,苔微白腻。
根据上述情况,该医案判断为: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于是聚而成湿,停而成疾,痰湿积聚日久,渗透于皮里膜外,赘生而出。夏秋之季,属长夏湿土司气,脾因湿困而更虚,致使赘瘤变化长大。
既然认为痰是罪魁祸首,那么就想办法化痰。实际上中医里能化痰的药太多了,半夏、天南星等等都是。关键是痰都跑出体表来了,用什么好呢。翻看诸多本草古籍,化这个部位的痰,莫过于用白芥子了。清代的医家无一不认为白芥子是“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这些成瘤的”痰“不正是在皮里膜外吗?
从患者”脉象濡弱无力,苔微白腻“看,不正是寒的表现吗?正是切中寒痰一证,所以医案中开出大剂量三子养亲汤。处方为:白芥子60克莱菔子40克紫苏子30克。
神奇怪的是,竟然有了效果,医案记载”服药5剂,肉瘤萎缩,胸闷气促消失,腹仅时觉微胀,消化力增强“,中医讲这种情况为”中病“,即对证了。于是再拟原方合陈皮汤加味。白芥子40克,莱菔子30克,苏子18克,法夏9克,茯苓15克,苍术6克,厚朴12克,陈皮9克,赤芍9克,甘草6克。医案又记载”又服5剂,赘瘤已消大半,腹胀完全消失,并有易饥感,仍以三子养亲汤合健脾化痰的六君子汤。白芥子24克,莱菔子20克,苏子18克,党参15克,白术9克,法夏9克,茯苓15克,陈皮9克,当归9克,赤芍9克,甘草6克。服7剂后,症状消失,皮肤尚留有皱纹痕迹。后以健脾的六君子汤加减10余剂巩固疗效。“
后来医案讲到,半年后皮肤痕迹基本消失。惟赘生肉瘤处肤色微黯黑。
看来这个三子养亲汤在这里功不可没,当然杜师的辩证更功不可没。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赘瘤属于中医痰核、癥瘕、积聚的范畴。可以考虑从消散化痰,先治其标,待肉瘤稍消后,则标本兼治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方药对证,故顽痰自除。这样的思路十分符合伤寒论的除表安里治则。